防治玉米螟有奇招
文章來源:本站原創 閱讀:23622 次 日期:2016/6/14
近年來,各地玉米螟(鉆心蟲)危害逐年加重,蟲蛀稈率達到90%以上,莖稈折倒率30~50%,果穗被害率達70%,不但玉米嚴重減產,而且導致種子發芽率、凈度、飽滿度都不達標,一般目測危害率達到10%就必須進行防治。主要抓住大喇叭口期和授粉末期兩個關鍵時期。
大喇叭口期(14~15片葉)灌耳:
這是前期防治的最佳時期。用2.5%三氟氯氫菊酯乳油3兩,兌水半斤稀釋,然后加入細沙土或煤渣30斤拌勻,施于心葉內。
授粉末期防治:
授粉末期即60%以上的雌穗抽出花絲后6~8天,這是后期防治的最佳時期。將2.5%三氟氯氫菊酯稀釋500倍后,用鑷子和棉球把藥劑均勻灑在果穗頂端和花絲叢中,防治效果較好,果穗受害率下降8.2~27%。
特別提示:
甜玉米從授粉至采收時間較短,約20天左右。在此時間內,嚴禁使用呋喃丹、巴丹和其它一些殘效期較長的農藥,以保證產品安全無毒。
在防治玉米螟時,切忌使用對人畜高毒的農藥,不宜使用易造成玉米藥害的含有敵百蟲等有機磷類成份的殺蟲劑。
殘存的玉米秸稈是玉米螟發生的主要來源,因此收獲后要清除田間秸稈、根茬,翌年春季化蛹前,對主要寄主的秸稈、根茬、穗軸、苞葉等采取鍘、封或粉碎氨化處理等方法預以處理。此外利用玉米收割機收割,可有效殺死在莖稈和穗軸內越冬的幼蟲。